close


  一項為期5年、由中國國家海洋局與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美國佐治亞大學合作開展的南大洋碳通量觀測研究項目,目前正在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實施。這項研究對了解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據該項目的現場執行人之一、清華大學在讀博士馬豪介紹,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長江口出發以后,科研人員就開始了定點取樣工作,每航行5個緯度,在4米多深的表層海水中采集一次樣品。然后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釷234-鈾238不平衡法,研究沿途海域表層海水中顆粒有機碳的輸出通量。

  另一位項目現場執行人、國家海洋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的張遠輝研究員則利用美方提供的高分辨率海-氣二氧化碳分壓走航觀測系統,每隔兩三分鐘記錄一次海水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記錄海水的水溫、鹽度、葉綠素等多項指標數據,并及時與美方共享。

  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的航行路線將長達27697海里,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將穿越圍繞南極洲的南大洋,在東南極的中山站和西南極的長城站之間往返,因此科研人員沿途將采集到豐富的樣品,得到大量的觀測數據。到達南極以后,科研人員還將在南極普里茲灣進行定點采樣工作,以研究南極海冰區上層海水中顆粒有機碳的輸出通量。

  碳,作為地球上生命有機體的一種關鍵成分,以二氧化碳、碳酸鹽、有機化合物等多種形式在自然環境中不斷循環。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碳庫,具有吸收和貯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二氧化碳會在海洋和大氣中進行循環。因此,海洋的碳通量,也就是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內碳增減的數量,會影響大氣中二氧化碳這一溫室氣體的含量,它也因此成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點。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名譽主任陳立奇研究員認為,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此次中美合作對南大洋碳通量進行長期觀測和研究,必將加深對南大洋碳循環的全面認識和深入了解,對認知過去、現在的全球氣候變化及預測未來氣候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Tag: 禮品 | gift | 環保袋 | recycle ba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spirr 的頭像
    inspirr

    inspirr

    inspi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